智能座舱是一种智能化的驾驶舱,它通过融合先进的智能科技,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捷的驾驶和乘坐体验。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智能座舱搭载率破10%!智能座舱市场规模飙升至2127亿元,智能座舱日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创新领域。智能座舱不但可以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还能够给大家提供丰富的信息娱乐功能,满足乘客在旅途中的各种需求。此外,智能座舱还可以收集和分析车辆数据,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宝贵的用户反馈和驾驶行为信息,从而助力他们改进产品和开发新的服务。
总之,智能座舱在汽车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是实现无人驾驶和车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关键载体,还能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更舒适、安全、便捷的驾驶和乘坐体验。
既然是PRD,智能座舱的PRD也不外乎由项目描述、竞品分析、用户分析、产品目标/计划、需求分析、需求内容几大部分所组成。整体框架部分智能座舱产品PRD和传统互联网产品PRD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二者的差异大多分布在用户分析、产品目标/计划、需求内容的部分。
传统互联网的业务导向可以从C端(消费者)和B端(企业)产品两个角度来看。
在C端产品中,业务导向通常指的是产品设计和开发是未解决用户某些场景下的需求和期望。这一些产品通常用于解决用户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社交、娱乐、购物、出行等。C端产品的成功通常取决于用户满意度、活跃度和忠诚度等因素。为了更好的提高这些指标,产品团队要关注客户的真实需求、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功能创新和迭代速度等方面。
在B端产品中,业务导向意味着产品需要满足某个组织的需求和目标,这些目标通常包括等。B端产品通常用于解决组织在运营、管理、协作等方面的问题。B端产品的成功取决于能否为用户带来成功,成功的定义可以有很多种,如提高效率、减少相关成本、提高营收等。产品团队要关注客户的真实需求、行业趋势、法规要求等因素,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来帮助客户成功。
传统互联网长期处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当中,产品窗口期比较小,为降低风险、快速迭代、提高效率、关注核心价值,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产品)被大范围的应用。这有助于公司在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中快速调整和优化产品,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成功概率。
汽车行业安全至上的原因是,汽车是一种高速移动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必然的联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很可能导致非常严重后果,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因此,汽车行业的设计师、制造商和监督管理的机构都很看重安全问题,力求将安全事故的风险降到最低。
智能座舱作为汽车中与驾驶员和乘客直接交互的部分,其安全性显得很重要。智能座舱中的各种功能和系统,如信息娱乐系统、导航系统、ADAS(驾驶辅助系统)等,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测试和认证,以确保它们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常工作,不会对司机和乘客造成安全威胁。此外,智能座舱的设计还需要仔细考虑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防止用户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等风险。
因此,汽车行业安全至上的原因是为了确认和保证人们出行的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和伤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智能座舱的硬件和软件复杂程度很高,它们共同实现了多种功能,包括信息娱乐、导航、驾驶辅助、语音控制等。以语音系统为例,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麦克风阵列:智能座舱内通常装有多个麦克风,以便于从各个方向接收驾驶员和乘客的语音指令。
• 语音识别模块:这个模块负责将接收到的语音信号转化为文本,以便于后续处理。
• 自然语言处理模块:NLP模块负责理解文本的含义,包括驾驶员或乘客的意图、需求或问题。
• 语音合成模块:这个模块将处理后的结果转换为语音输出,以便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听觉反馈。
•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语音系统与信息娱乐系统相结合,能轻松实现诸如播放音乐、调整音量、导航等功能。
• 车身控制管理系统:语音系统还可以与车身控制管理系统相连,实现诸如打开车窗、调整座椅位置等功能。
这些硬件和软件模块紧密协作,实现了智能座舱的语音控制功能。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语音系统的性能将逐步的提升,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的驾驶体验。
• 车辆使用周期长:智能座舱作为汽车产品的一部分,其生命周期受到车辆整体使用周期的影响,而整车的项目周期一般在2到3年。
• 技术迭代慢:由于智能座舱涉及的技术繁多,如机械技术、芯片技术、显示屏技术、专用电器总成以及传感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发展通常较慢,因此智能座舱的产品迭代周期也相对较长。
• 研发投入高:智能座舱的研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产金额的投入,包括软硬件的开发、测试和验证。一旦推出市场,产品要比较长时间才能收回成本。
因此,智能座舱的产品设计需要更加慎重,需要给用户所带来个性化体验,击穿用户心智,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竞争。
传统互联网(to C)主要解决用户在某一个场景下的需求,如社交、购物、信息获取等,用户群体涉及相对广泛。
智能座舱PRD则更关注驾驶员和乘客在驾驶和乘坐过程中的需求,如导航、娱乐、安全等,智能座舱的目标用户更加聚焦,通过专注于某一人群的细分市场,汽车品牌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互联网PRD的产品目标通常专注于某个数据指标或者解决用户在某个场景的痛点。而智能座舱PRD的产品目标更加专注于驾驶员和乘客的用车体验,它也被人们赋予“第三生活空间”的美好期望。车企的不同品类的产品目标不同,这样做才能够构成产品矩阵,形成企业的竞争壁垒。
互联网PRD的交互设计主要基于图形用户界面,如网页、APP等。而智能座舱PRD的交互设计则是多模态交互设计。
“模态”(modality)一词是由德国生理学赫尔姆霍兹提出的生物学概念,即生物凭借感知器官与经验来接收信息的通道,例如人类能够最终靠五感来获取外界信息。模态的概念一开始在人文学科领域运用,后来被引申到计算机科学领域,指计算机与物理世界联系的通道。
“多模态”是指多种感官进行融合,如大家所知的智能音箱就是具备听觉模态的物联网设备,加载AI分析能力的摄像头是视觉模态的物联网设备。
“多模态交互”是融合了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计算机利用多种通信通道响应输入,并充分模拟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
智能座舱的多模态输入包括语音、按键、手势、表情、注视、生物特征等多种输入方式。
而智能座舱的多模态输出包括文字、图形、语音、温度、味道、灯光、震动、阻尼等多种输出方式。
智能座舱多模态交互设计就是将这些输入、输出进行创新性组合以使用户得到满足在某一场景下的需求。
正向的产品定义(Forward Product Definition)是产品研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产品的灵魂体现,其最大的目的是明确产品的目标和需求,以及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和目标。在智能座舱领域,正向产品定义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 用户需求分析:了解目标用户群体的需求和期望,以便制定满足他们需求的产品功能。
• 市场研究: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了解市场趋势和潜在机会,以便制定存在竞争力的产品策略。如果有地域的属性,也应当从当地市场环境出发,迎合地方特色。
通过以上步骤,正向产品定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制定明确、可行的产品策略,从而确定保证产品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并具有竞争力。
高度细致的场景分析是指在智能座舱的研发过程中,对司机和乘客在车内的各种使用场景进行详细、全面的分析。
通常会结合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地图(Customer Journey Map,又名用户旅程地图)获取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场景和触点,以便跟用户建立共情,分析判断什么是用户的核心需求和关键痛点。例如下图:
随着智能汽车行业的竞争加剧,如何做出差异化的产品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差异化的产品设计从根本上来说是给用户所带来的认知差异化的产品设计,如果一个产品的设计能够击穿用户的心智,我认为差异化这点是做到位了,这依赖正向的产品定义。
在迎合正向产品定义的过程中,多模态交互设计要想体现差异化,就必须要有输入和输出的组合创新,并且要时刻谨记初心。
• 熟悉行业标准和法规:需要熟悉汽车行业相关的安全标准和法规,以便在设计产品时确保符合要求。
• 制定明确的安全要求和目标:需要为产品制定明确的安全要求和目标,并与小组成员沟通,以确保所有成员都了解并遵循这些要求。
• 设计故障操作模式:要设计产品的故障操作模式,以确保在发生故障时,产品能自动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无论是什么领域的需求文档,它都是一份产品需求文档,和传统互联网的需求文档在结构上并没什么不同,而与智能座舱PRD的一些差异是由智能汽车行业的特性带来的。
上一篇:偏态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