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轻武器各种消息不断,似乎轻武器领域突然迎来了一波爆发。目前已知的有新枪族QBZ-191枪族(已知成员包括突击步枪,短突击步枪,精确射手步枪),5.8mm班用机枪,新轻量化12.7mm重机枪,12.7mm栓动狙击枪和新82mm无后坐力炮。严格来说,红箭-12,红箭-11两款反坦克导弹也能算上。
而今日,根据网上的一份军工产品中标公告,在争议颇多的中口径弹药方面也有了新动作。很可能是定型了一款7.62mm的中口径机枪弹。
就是这个DJP201型7.62毫米子弹,全称可能为:D(弹)J(机)P(普)20(2020年)1(第一型),命名规则就和D(弹)B(步)P(普)191步枪弹一样的。
这是的正式编号,说明这个子弹已经走完定型流程并进入正规装备序列中。而之所以说是机枪弹而不是狙击弹,是因为武器装备命名体系中狙击使用U而不是J来表示(都是拼音),比如QBU-10式狙击步枪。
就是这种,但是这种盒子要满足各种指标,必须要有子弹才能造盒子。同时如图所示,还要标注盒子的尺寸,重量,里面有多少发子弹等等,必须先确定了子弹规格才能造盒子。
所以基本上能确定,是列装了一种中口径7.62mm子弹,用于中口径通用机枪等中口径武器。
综合国内轻武器研发情况去看,这款DJP201型7.62毫米子弹十有八九就是自用版本的7.62X51mmNATO弹,这个子弹现在在公安和武警中作为狙击弹使用非常普遍,我国也有作为外贸武器弹药的生产线。这么说吧,为了打入外贸市场,我国所有使用7.62X54R的枪械都有7.62X51mmNATO弹版本,而且由于子弹原因,性还比原版能更好(54R实在是太老了,限制了枪械的性能)
7.62X51mmNATO弹是西方阵营的中口径子弹,性能较好,弹种多,目前普遍装备包括美军在内的各国军警部队。代表产品是M240机枪。
其实也用,主要是特战部队和狙击排里的狙击枪。但是由于不是制式子弹,一般是顶着个试装测试的名号使用,不管是子弹还是枪都没有正规的编号。
图为使用CS/LR4狙击步枪,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不管是枪还是子弹都没有正真获得编制,一直是临时工。
目前手里的轻武器很多是1980年代研发,1990年代列装的(大量8字头,9字头型号的武器)。到现在也40多年了,有着很强的冷战时代遗风,比如过渡追求轻量化,反坦克至上等等,还有一个就是着中口径无用论了道了。
这是1980年代一种风潮,认为在机械化战争时代,步兵战车上就带着12.7mm重机枪,可以每时每刻支援下车的步兵,同时随着弹药技术的发展,小口径弹药的性能慢慢的变好,步兵拿着小口和班用机枪就行了,中口径就是个鸡肋。
如上所述,当时正好是我国一代轻武器研发的时段,就着了道了,加上源自沙俄时代的7.62X54R子弹(53式步枪弹)确实太过老旧,性能不佳。在一代武器装备了真的放弃了中口径。结果在后来各地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发现,中口径不但没有落伍,反而大有可为。到现在反过来在部分国家的军队中,中口径机枪反而快把小口径机枪挤下去了。
说的就是把PKM当班用机枪的俄军,把班机当步枪,通机当班机算是俄军精锐部队的一种辨识标准
而在高原和山地地区,中口径弹药更是发挥了打的远打得准的优势,深受各国山地部队的欢迎。印度人专门从以色列IWI公司进口了16479挺使用北约7.62X51mm全威力步枪弹药的内格夫轻机枪,还从瑞士西格-绍尔公司进口了72400支步枪SIG-716步枪。全是7.62X51mmNATO口径的。
所以在新一代轻武器体系研发过程中,重新捡起来中口径弹药算是一种纠偏,没什么奇怪和丢人的。另外手里这套轻武器体系确实该换了,新世纪以来国际轻武器经历了一波突飞猛进的发展,手中研发自冷战时代的轻武器已经没办法满足新时代的作战需要了,能够正常的看到文章开头说的新一代轻武器都是2010年后研发的,紧跟世界轻武器发展潮流。
说是捡回来,但是7.62x54R被列为淘汰弹药,早已停产,而且性能确实不好,弹道性能相对较差,还采用了凸缘底火,在自动武器上面运用很难,所以国产轻武器重新回归7.62毫米口径的时候选择了北约标准7.62X51mmNATO弹,放弃了原来的苏标7.62x54R枪弹。事实上就连7.62x54R的娘家俄罗斯部队都想把7.62x54R换掉,其特种部队用的都是7.62X51mmNATO弹的枪。
这个凸缘最早是用在老式步枪的五发桥架上的,现在却是个累赘,笔者专门问过厂家工作人员,说在自动武器上非常难处理,所以国内加特林之类的直接就用7.62X51mmNATO弹。
基本上,7.62X51mmNATO弹和可以完全替换以前用7.62x54R弹的武器,可用范围十分普遍,包括通用机枪,坦克并列机枪(和通用机枪是一回事),狙击枪,精确射手步枪(是QBZ-191枪族里的那把,但是块化的,可以换口径),直升机舱门机枪等。在中很有广阔的应用前进,这也是为何笔者对没有中口径颇为怨念,确实是有一块空白区域,小口径不够用,大口径又太沉。
目前机枪在班里是5.8mm班用机枪,连火力排里是12.7mm重机枪(所以笔者不是不赞同超轻量12.7mm重机枪,而是不赞同用12.7mm重机枪包打天下)
步兵连火力排目前是60mm迫击炮,89式重机枪,PF98火箭筒,10式狙击步枪,87式自动榴弹发射器选三个。未来PF98式120火未来可能直接就换反坦克导弹了,89式被新12.7mm机枪取代,87式被04A取代。
而的新通用机枪,很可能就放在步兵排里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班-排-连的梯次机枪火力网,甚至机枪如果要得急都有现成,直接把外贸的北约口径80式机枪拿过来用就好。
外贸用的7.62X51mmNATO版本的80式通用机枪(原型为苏联OK通用机枪),CS/LM-4型7.62mm通用机枪。换了子弹,如果再换成全可散弹链,那就是几乎完美的通用机枪了,重量也轻,很适合装备在排一级
这里着重说一下直升机用的加特林机枪,随着陆航部队的发展和陆军空突化,运输直升机的火力需求凸显了出来。尤其是直-20装备部队后,直升机舱门机枪的需求非常明显。
未来直-20肯定需要新的舱门机枪,直-20专门在驾驶舱后方设计了射击窗口。
但是这个是真无经验,靠着基层部队自己摸索,最后用QJC-88式车载机枪改了一个舱门机枪先凑合用着,但是这款机枪作为直升机舱门机枪射速慢,射击角度小,无法在很短的射击窗口内倾泻足够多的火力。
在这方面,还是加特林更好,但是7.62X54R由于子弹问题,真的不好以其为基础研发加特林。上文笔者问的厂家就是个造加特林武器站的,反映7.62X54抽弹十分艰难。但是7.62X51mmNATO弹就没这样的一个问题,所以作为外贸产品早就有了。
所以一旦7.62X51mmNATO弹转正,包括CS/LM12-M13在内的很多外贸武器都能直接出口转内销装备。都是现成的货架产品,能快速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
笔者是真没想到能在短时间里看到轻武器这么大规模的更新,比起陆海空火的重武器,的轻武器一直更新比较缓慢。但是就从2019年开始一下子出来一大堆。这是重武器方面赶上了腾出手来把轻武器短板补上去了,毕竟重武器有差距,轻武器再好也没辙,这属于先抓主要矛盾。
至于8.6mm机枪……如果这么看,估计8.6mm狙击枪会有的,机枪可能是暂时没戏了,中口径就7.62X51mmNATO弹了(可能会出现改进,比如涂漆钢弹壳,我国子弹的基本操作,保证性能就行,而且和原版也通用)。笔者估计部队依旧是觉得8.6mm机枪沉,不是枪沉是子弹沉,7.62X51mmNATO弹则好不少。
子弹确定了,枪也不会太远,到时候看看是新设计的机枪,还是把外贸的直接拿来用(那个7.62X51mmNATO弹的80式机枪真的很不错),还是现有机枪的更换口径版本。
中国应该废除5.8毫米枪弹,中国的枪弹型号必须与自己的敌手相一至,这样在战场上如果弹药耗尽,运输线又被切断,可以用敌人的弹药做补充。
我觉得7.62mm子弹是各项性中能最平衡的弹药[酷拽]比5.8mm的子弹要好用多了[酷拽][酷拽]
762×51全威力步枪弹虽说射程远、威力大,弹道特性好,但其自重及后坐力也大、不易操控携带,在某一些场合会产生不愿见到的附带损伤,且存在消声抑焰困难的问题。军队制式同样存在优选与选优问题,二者选择结果是不同的,很难兼顾,实现主体兼容及模块化组合才是发展方向。
记者11月1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50%的县建立“教联体”,到2027年所有县全面建立“教联体”。
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息10月21日至10月27日广东全省新增报告1785例登革热病例2024年第43周(10月21日至10月27日),广东省新增报告1785例登革热病例。截至目前,2024年未报告死亡病例。
最近,当局力推的“武器自造”接连碰壁。台湾《》10月29日报道称,对于台下一代战机研发,台防务部门已“喊暂停”,所谓“军机自造”计划基本宣告流产。前几天,还有岛内媒体示警表示,台湾虽致力打造无人机“台湾队”,但其技术发展难以实现自主。
近日,博主“山取”曾因进哀牢山取材引发热议,并因此引起了一系列争议。有网友质疑其“视频可能是摆拍”“疑似采矿未报备,被要求返还矿石”,关于其视频内容的讨论更是频频出现。 那么,“山取”进哀牢山取材时,究竟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哀牢山里真的有所谓的“水怪”吗?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的终裁结果出来了。经过八轮磋商,中方力争通过对话磋商解决,但是终裁结果并没有在此前方案上有明显改善。受12家中国车企委托,坐在谈判桌上的中国机电商会也算了一下,平均下来,中国电动汽车卖到欧洲,税要增加20%以上。最高加税35.
近期,我国多地开启降温模式,大家在深秋感受到了冬的气息,纷纷讨论冷冬是否马上就要来临。关于冷冬的热议,离不开“幕后推手”拉尼娜。早在今年9月,世界气象组织就预测拉尼娜准备在秋季“返场”。许多人认为拉尼娜的出现,意味着冬天将变得更冷甚至带来超强寒潮,但拉尼娜与冷冬是否能完全画等号?
2021年,12岁的燕燕(化名)与网上结识的朋友线下见面,然而就是这次见面,让她的人生陷入噩梦之中。因为燕燕本身是残疾人,缺了四根手指,出生不久就被妈妈抛弃,而爸爸由于小脑萎缩也一直没有劳动能力,而燕燕则由叔叔照顾。
“流量”,“网红”,这些词像是互联网时代最锋利的刀刃,能轻易地把一个人推上神坛,也能毫不留情地将他拉入深渊。